我国科学家命名5.18亿年前“帽天山开拓虾”******
新华社南京1月9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古生物学者重新研究了我国澄江动物群中的一块标志性奇虾化石,发现这只“明星奇虾”形态奇特,不同于已经命名的奇虾类群。科研团队为其建立了一个新属新种,并命名为“帽天山开拓虾”。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刊印在国际期刊《地质学会会刊》上。
奇虾出现在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早期。它们身体造型怪异,最长者体长超过2米,是最早称霸海洋的顶级捕食者。此次研究的奇虾化石采集于我国云南帽天山的澄江动物群,距今有5.18亿年历史,是澄江动物群的标志性化石之一。
研究团队对这块奇虾化石重新进行了精细的形态解剖研究。参与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员曾晗介绍,跟其他奇虾相似,这只“明星奇虾”有着流线型的躯干,躯干上长着成对的桨状叶片和鳃片,用于游泳和呼吸。它的头部有一对多刺的钳子和一对大大的复眼。头部下方长着一只辐射状口器。十分特别的是,这只奇虾的尾部长着一对尤为细长的尾叉,前爪的形态细节也与其他奇虾明显不同。
基于这些形态特征上的差异,研究人员判断,化石上的奇虾不同于已经命名的奇虾类群。研究团队为其建立了一个新属新种,并将其命名为帽天山开拓虾。
科研人员还对帽天山开拓虾进行了演化分析。结果表明,它已经非常接近奇虾类群的演化起点。“这项研究为追溯奇虾这类动物的起源以及整个寒武纪早期的生命演化提供了重要新证据。”领导此项研究的赵方臣研究员说。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0日 16版)
甘肃安定:冬日马铃薯原原种收获忙******url:https://m.gmw.cn/2022-12/21/content_1303230687.htm,id:1303230687
12月20日,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工人将马铃薯原原种装袋。
寒冬时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马铃薯原原种喜获丰收,工人们忙着筛拣、装袋、储存。该产业园马铃薯原原种采用椰糠基质无土栽培,从移栽马铃薯苗到收获原原种,一般需要100天左右。
近年来,有“中国薯都”之称的定西市着力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
新华社发(王克贤 摄)
12月20日,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工人在收获无土栽培的马铃薯原原种。
寒冬时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马铃薯原原种喜获丰收,工人们忙着筛拣、装袋、储存。该产业园马铃薯原原种采用椰糠基质无土栽培,从移栽马铃薯苗到收获原原种,一般需要100天左右。
近年来,有“中国薯都”之称的定西市着力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
新华社发(王克贤 摄)
12月20日,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工人在收获无土栽培的马铃薯原原种。
寒冬时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马铃薯原原种喜获丰收,工人们忙着筛拣、装袋、储存。该产业园马铃薯原原种采用椰糠基质无土栽培,从移栽马铃薯苗到收获原原种,一般需要100天左右。
近年来,有“中国薯都”之称的定西市着力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
新华社发(王克贤 摄)
12月20日,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工人在筛选马铃薯原原种。
寒冬时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马铃薯原原种喜获丰收,工人们忙着筛拣、装袋、储存。该产业园马铃薯原原种采用椰糠基质无土栽培,从移栽马铃薯苗到收获原原种,一般需要100天左右。
近年来,有“中国薯都”之称的定西市着力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
新华社发(王克贤 摄)
12月20日,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工人在筛选马铃薯原原种。
寒冬时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马铃薯原原种喜获丰收,工人们忙着筛拣、装袋、储存。该产业园马铃薯原原种采用椰糠基质无土栽培,从移栽马铃薯苗到收获原原种,一般需要100天左右。
近年来,有“中国薯都”之称的定西市着力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
新华社发(王克贤 摄)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