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为帕金森病治疗带来曙光******
科技日报讯 (记者赵汉斌)帕金森病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中老年健康的“第三杀手”。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季维智院士、李天晴教授团队在应用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伙伴期刊—帕金森病》。
目前,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已超300万人,年医疗费用超过2000亿元。这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6年内的死亡率高达66%。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长期使用会带来明显的副作用,后期还有失效之虞。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经济并适合广大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一直是整个医疗领域努力的方向。
李天晴、季维智团队耗时8年,潜心开发出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的可持久稳定分泌多巴胺神经递质的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将其移植到大鼠和猴帕金森病模型后,可通过恢复纹状体多巴胺水平,实现中脑多巴胺环路的原位重建,并可快速恢复急性和慢性帕金森病猴模型的运动和非运动障碍缺陷。长达5年的结果评价,证明了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显示出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在未来帕金森病临床治疗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此项研究有力地支持了基因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不同帕金森病模型中的显著治疗效果,其安全性可在移植前得以充分评估;同时可实现细胞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扩增以及建立稳定的质控体系,用于细胞药物开发。此方法可以治疗包括重症在内的大部分帕金森病,且移植结果在2周内可发挥功效,有利于移植效果评价,减少临床费用。
上海力争2025年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中新网上海1月17日电 (记者 郑莹莹)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汤文侃17日于此间透露,上海力争到2025年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人民币,下同)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
他表示,上海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产业规模和技术实力长期保持领先水平,目前上海全市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形成齐头并进的增长格局。具体而言:
一方面,工业机器人成为上海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2022年,上海工业机器人年产量预计将达7.5万台以上,顶住疫情压力实现同比增长6%。在上海,国际机器人“四大家族”(ABB、发那科、安川、库卡等)持续投产布局,同时,本土机器人企业(新时达、节卡、新松等)不断成长壮大。
另一方面,上海的服务机器人成为赋能百业增长的动力。2022年是上海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井喷的一年,服务机器人在医疗、建筑、农业、商业、家用、应急等领域实现多项首台落地应用,节卡、蔚建、钛米、傅利叶等企业入选国家级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达闼、飒智、擎朗、诺亚木木等企业在疫情期间支援了多个方舱工程的无人化服务。
“机器人正在全面融入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成为市民的工作助手与生活伙伴。”汤文侃说。
2022年10月起,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民政局等九部门公开发布了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典型场景目录的征集通知。经官网公示评审结果并听取意见后,最终形成了第一批标杆企业与典型场景的入围名单,包括41家企业品牌及52个应用场景。(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